外来的和尚难念经?为何罗兴亚人会遭到“祖国”缅甸的镇压驱逐?

发布日期:2025-02-05 08:13    点击次数:132

罗兴亚问题的根源在于英国殖民者的蓄意操控。罗兴亚人之所以被包括缅甸在内的各国驱逐,某种程度上是因为他们自身的某些不当行为所致。

二战1945年结束后,美国和苏联迅速崛起为超级大国,相比之下,曾经的反法西斯巨头英国却大伤元气,不得不放弃全球各地的殖民地。

美苏担心“日不落帝国”东山再起,全力支持第三世界国家独立。在殖民地纷纷独立的强大势头下,英国殖民体系迅速崩溃,英属缅甸迎来了独立自主的曙光。

1947年7月19日,昂山将军遭反对派杀害,缅甸局势动荡。为防失控,英国议会迅速批准缅甸独立法案。1948年1月4日,英国正式承认缅甸独立,结束了其自1885年起的殖民历史,缅甸重回世界舞台。

然而,缅甸独立后却显得摇摇欲坠,异常脆弱,仿佛一阵风就能将其吹倒。

在争取独立与英国谈判时,吴努政府大幅退让,这让缅甸共产党总书记德钦丹东十分不满,为高层矛盾埋下伏笔。英国遗留的问题,很快给缅甸带来了深重灾难。

英属缅甸时期,为了对付缅族的反抗,英国大力支持克钦、果敢、佤族等少数民族,不仅让他们高度自治,还提供资金和武器,帮他们组建了多个强大的反抗力量。

1947年2月,缅甸独立前夕,昂山将军在掸邦彬龙镇与少数民族签署《彬龙协议》,旨在统一缅甸。但他遇刺后,1962年奈温军政府上台,否认协议,推行大缅族主义,致使缅族军政府与少数民族矛盾升级,内战不断。

比英国加剧缅甸民族纷争更糟糕的是,外来族群强行占据,特别是罗兴亚人问题,他们的存在让局势更加复杂棘手。

罗兴亚人与祖国关系紧张,根源在于英国殖民者长期挑拨,加上罗兴亚人追求不切实际的目标,强行占据他人土地,最终导致自己流离失所,无家可归。

罗兴亚人自称是阿拉伯、波斯等中东人的后代,自阿拉伯帝国扩张时期就远渡重洋到缅甸若开地区定居,曾是当地繁荣的推动力。如今虽落魄,但心怀贵族梦,自认血统高贵。

但缅甸社会对此嗤之以鼻:“别吹了,你们不就是孟加拉的无业游民嘛,因生活不下去才被英国小利骗到若开。没英国,你们哪知缅甸?还千年历史,攀波斯人亲戚,也不怕闪了舌头!”

尽管罗兴亚人坚称缅甸人的说法荒谬,但看到阿拉伯人和伊朗人与自己肤色迥异,他们开始觉得缅甸人的解释似乎更有道理。

然而,罗兴亚人最关心的并非此事,他们真正在意的,是在若开地区开创一片新天地,建立一个以自己民族为主体的国家。

缅甸民众心中的愤怒彻底爆发了出来,他们再也无法忍受,情绪达到了顶点。

如今有135个民族,但罗兴亚人并未被包括在内。缅甸这个国家历史悠久,从蒲甘到贡榜王朝,其核心一直是缅族与各少数民族间的纷争与融合。

1824年英缅战争后,贡榜王朝败退,被迫将阿拉干等地割给英属印度。为管控这些区域并平息缅甸民众反抗,英国采取分治策略,首批孟加拉穆斯林随之迁入阿拉干。

英国殖民者更信赖新来的孟加拉穆斯林,给予他们重要职位,提升了他们的地位。阿拉干气候宜人,吸引大量孟加拉人迁入,迫使当地阿拉干人向东迁徙谋生。

原本,孟加拉人受英国诱导迁至阿拉干,这是一场缓慢的民族结构变化。二战时,缅甸的英军被日军击败逃回印度。为防止日军进攻印度,英国在阿拉干组建了由孟加拉穆斯林构成的“V支队”。

原本英国人计划,“孟加拉V支队”会在阿拉干英勇抗日,为英属印度立下大功。可实际情况是,“孟加拉V支队”抗日毫无建树,反倒大肆屠杀阿拉干百姓。

与信仰佛教的阿拉干人相比,信仰伊斯兰教的孟加拉穆斯林凭借枪炮优势,战斗力极强,导致近10万阿拉干人不幸丧生于孟加拉穆斯林之手。

缅甸曾对孟加拉穆斯林进行了残忍的屠杀,导致仇恨深重。但缅甸独立后,民选政府宽容让步,承认他们是少数民族,并让他们参与国家政治。

原本迎来和解契机,孟加拉穆斯林与缅甸政府本可共谋发展,但部分极端分子不接受和解,成立了“穆斯林圣战党”,意图在若开地区建立独立的穆斯林国家。

对他们来说,一百多年来,孟加拉穆斯林逐渐成为若开地区的主要族群,因此,他们提出的要求是合乎情理的。

缅甸政府绝不允许分裂新国家。宗教极端分子因此发起“圣战”,恐怖袭击寺庙,冲击警局,还闯入其他族群聚居区,实施了大量无差别屠杀。

孟加拉穆斯林的行为让缅甸民选政府十分愤怒。但当时的缅甸,不仅要应对少数民族和孟加拉穆斯林问题,还受国民党残军等国际事件牵绊,政府显得力不从心。

1962年,奈温军政府掌权,实施严厉的中央集权。随后,他们着手驱赶孟加拉穆斯林,并称之为“罗兴亚人”,这一举动立即引发了罗兴亚人问题的爆发。

1962年,缅甸军政府取消了罗兴亚人聚居的马由边境特区,并加大了对他们的管控力度,使得罗兴亚人的处境更加艰难。

1964年,罗兴亚人掀起大规模武装起义,却遭到缅甸军政府的严厉打压,矛盾进一步加剧。他们面临抉择:要么放弃信仰融入缅甸佛教社会,要么像前人那样逃离缅甸,前往孟加拉地区。

然而,孟加拉国一贫如洗,自顾不暇,还受战乱和人口激增困扰,无法接纳罗兴亚人,反而要向若开地区输出移民。印度也一样,对孟加拉移民头疼不已,更不会接纳罗兴亚人了。

面对前后绝境,罗兴亚人决定另辟蹊径:放弃幻想,坚持斗争。他们强化宗教意识,同时向中东阿拉伯和印尼等国求助,期盼借助穆斯林的力量扭转乾坤。

此时,西方国家趁机扮演起国际守护者的角色,尤其是英国,作为事件的起源国,大力撑腰罗兴亚人对抗缅甸政府,成为了他们坚持到底的重要后盾。

罗兴亚人拒不接受好意,缅甸政府不再同情。1978年,缅甸在缅孟边境实施“龙王计划”,严厉打击非法移民,结果大约20万罗兴亚人因此逃离。

1982年,缅甸实施了新的《公民法》,罗兴亚人因此被法律边缘化,彻底失去了公民身份,成为了无国籍人群,游离于国际社会之外。

缅甸军政府长期打击抗日力量,导致罗兴亚人数锐减。他们还将其他民族迁入罗兴亚人聚居地,建寺庙分化他们,让罗兴亚人感受到了时局变迁的无奈。

逃离缅甸后,数十万罗兴亚人沦为难民,无家可归。这一情况引起了西方国家的,他们积极行动,促使联合国为孟加拉国等地的罗兴亚难民提供基本生活保障。

然而,困境中的罗兴亚人不仅消耗了当地紧缺的社会资源,加剧了经济负担,还破坏了生态环境,并且他们依然满怀建立自己国家的梦想。

现在,部分罗兴亚激进组织与中东的基地组织走得很近。缅甸认为,若开地区的“罗兴亚救世军”与难民难辨,关系密切,这使得罗兴亚人与缅甸的关系愈发紧张。

缅甸军政府认为,打击罗兴亚人是为了守护国家统一,这样做既正义又能凝聚国内分散的力量,使国家更加团结。

然而,问题在于西方国家不希望看到一个统一且自主的缅甸出现,因此它们不仅与缅北少数民族保持秘密联系,还在国际上为罗兴亚人发声,提供支持。

缅甸军政府面对强权毫不退缩,西方国家则试图通过支持昂山素季来推动缅甸实现和平转变。

事实证明,西方国家取得了显著成就。2016年4月,昂山素季成为缅甸首任国务资政,这标志着缅甸结束了长达半个多世纪的军政府统治,正式踏上了亲近西方的道路。

但在罗兴亚问题上,昂山素季与军政府的立场意外一致,惹恼了支持她的西方国家。西方态度骤变,使昂山素季与军政府走近。2018年若开地区暴动,昂山素季默许军方全权处理。

现在,罗兴亚问题因勾结基地组织等国际势力,已扩散至南亚和东南亚。希望这个问题能够早日得到妥善解决,迎来圆满的一刻。

我的内容有很多不足之处,恳请您不吝赐教,帮我指出并改正错误,让我得以完善。

#深度好文计划#